

当前日期:2020年9月27日| 联系电话:0731-85526549
中国倡议的“一带一路”,致力于实现各国多元、自主、平衡、可持续的发展。作为“一带一路”的践行者,水电八局老挝南塔河项目部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,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、增加就业、改善民生,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在当地留下许多佳话。
爱心助学移民点
南塔河1#水电站工程位于老挝北部的博胶省湄公河左岸支流南塔河上,它的上游90公里处,有一所那列县农卡移民点的移民小学。
农卡移民点原来只规划了一所小学,当地教育部门临时改为初中使用。学校大部分来自南塔河沿岸6个村落的移民家庭,离校较远,需住校学习。学校开学后共有初中3个年级的135名学生,共3间教室,1间办公室和1间女生宿舍,男生宿舍则是依校搭建的小茅草房。学校条件简陋,缺少教学设备和运动设施。据老师介绍,因缺少毛毯,学生们几人共用一张薄毯;一到雨季,男生宿舍的茅草房根本抵挡不住暴风雨的肆虐;而由于缺水,孩子们也希望每人有一个小水桶。
这些信息反馈到水电八局南塔河项目部后,项目部团工委几个委员一商量,决定为移民新村的孩子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。于是,在项目部领导的支持下,一纸“放飞梦想,爱心助学”捐资助学的倡议书贴到了项目部的公告栏上。
2016年 11月28日,带着项目部中国青年们的拳拳之心,到带着捐款购买的电脑、图书、书柜、球鞋、水桶、毛毯等学习生活用品,项目部团工委历时4个小时的船运,终于将礼物送到了送到了那列县农卡移民学校。
在捐赠仪式上,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文峰说:希望这些礼物,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电建的温暖;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,将来中老人民的友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培训基地作用显
南塔河1#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,项目部积极推进本土化进程,在当地招聘了大量的本土员工。然而,由于环境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差异,当地员工对于工作技能的掌握程度,满足不了水电站建设需求,中方员工往往只能身体力行的示范,工作效率远远达不到计划要求。怎么办?
于是,项目部化身为当地一所技能员工培训学校,上千人次的当地员工参加了项目部组织的不定期技能培训,边学习、边实习,最终通过考核成为合格的工地员工。
而南塔河工地,也同样化身为一个参观学习的圣地,经常有当地学校、地方政府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。那列县是离项目工地较近的县城,也是来工地参观学习最多的当地政府之一。这不,刚刚过去的4月份,就有县教育局局长Mr.phod Huk 率领老师、优秀学生代表近40人实地参观访问。
老师和学生们参观了电站大坝、厂房施工现场,随后来到项目营地,与项目部进行了座谈交流,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对大坝,电站厂房建设施工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,在交流会上通过播放工程建设,移民搬迁记录视频短片进一步让局长一行了解项目建设,移民恢复的整体过程,重点讲解了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。
项目部表示:中国电建致力于发展当地电力,为老挝经济发展提供动力,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提供条件和基础,并为实现老挝政府提出的“将老挝建成东南亚蓄电池”的经济战略目标添砖加瓦。
那列县教育局长表示:会把这次参观的成果传达给其他老师、学生,激励年轻学生珍惜学习机会,好好学习,为早日将老挝建设成与中国一样强大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共泼圣水迎新年
今年4月15日,是老挝的传统新年——泼水节。受电站下游板坪村邀请,南塔河项目部青年员工一起与当地民众共迎新年。
板坪村坐落于美丽的南塔河畔,位于南塔河下游8公里处,这里虽未与世隔绝,但缺乏现代生活的气息和活力,村里没有公路,更没有电视和手机,和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南塔河这条水路,交通闭塞,出行不便,收入大多靠半山腰上种植的稻谷,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山,生活在他们身边,似乎能感觉到他们脉搏的跳动,每一下都竭尽全力,长满老茧的双手,疲惫沧桑的面容,诉说着艰难的岁月,悠久而漫长。
随着南塔河电站的动工建设,板坪村从此打破了昔日与世隔绝的宁静,电站的进场公路几乎就从板坪村旁边经过,大大的方便了他们出行,电站开工后,来来往往的人多了很多,他们在公路沿线安家置业,做些买卖,赚些收入,同时,电站的建设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,而且收入很可观,对他们来说,能为中国建设的电站工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为了感谢电站建设为当地所做的贡献,板坪村准备了美食、啤酒,邀请了项目部与他们共度新年。他们大家一起载歌载舞,相互泼水祝福新年,最后大家一起进行“捐线”活动,为电站祈福,为新年祈福,浓浓的中老友谊,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联系电话:0731-85526549 | 协会QQ群:28112057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98号省商务厅三号楼
COPYRIGHT © 2017 湖南省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| 湘ICP备14015419号